6月3日下午3點,由北京閱然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北京嘉印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復蘇人》新書分享會在外圖廈門書城順利舉辦。本書作者、斯坦福工程碩士永城與現場媒體、讀者分享了關于未來世界的可能格局以及對于人工智能的看法,引發現場探索思潮。
別讓你的大腦退化成了“人工智能”
經過主持人對《復蘇人》以及作者的介紹,新書分享會正式拉開帷幕。
《復蘇人》是一部科幻長篇小說,講述了500年后的未來世界。人工智能因此成為此次新書分享會上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尤其在柯潔與阿爾法狗大戰后,不少人開始鼓吹人工智能終將顛覆人類,人工智能牽動無數人心。
在主持人與作者的對談環節,針對人工智能,作為斯坦福工程碩士的永城,從專業角度向我們做了分享:
“事實上,我們不必因柯潔輸棋有太多的情緒起伏,科技有了進步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遠未達到為人類興亡而擔憂的'變質點'。人工智能聽上去高深,可說到底是電腦程序。電腦程序又是什么呢,是二進制的數學,其創造力目前還不及1歲以下的嬰兒。人工智能沒那么容易統治人類,但人類要小心,別讓自己的大腦退化成了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工智能'。”
科幻小說是一場有科學依據的大型魔術
《復蘇人》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未來設定,例如冷凍復蘇術、藍質、偏振解碼技術、胚胎孵化器等。在活動現場,主持人針對這些設定是否具有科學依據,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永城笑言,好像大家看科幻大片或者是科幻小說,總會驚奇于里面出人意料的未來科技設定。然而真正的科幻可不是胡編亂造,也不是全無根據的胡亂意淫,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學依據或者社會依據。《復蘇人》中的設定都是針對現有科技的合理性展開聯想,科幻小說可以稱得上是一場有科學依據的大型魔術。
決定未來的不是代碼而是人性
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復蘇人》摒棄了大部分科幻作品對宇宙層面的想象,從地球自身的發展入手,預測了未來世界的可能格局,并深層次地探討了人性的復雜與多變。
在活動現場,永城與我們分享了《復蘇人》的科技邏輯設定。他以胚胎繁衍技術為例,詳細描述了從23世紀到26世紀胚胎科技從人體代孕、胚胎孵化器、基因改造到政府統一規劃孵化的改變。一方面,這種科技的進步影響了兩性、婚姻以致于社會結構,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人性中想要擺脫繁衍壓力的訴求,決定了科技發展的方向。永城說道,“我認為,是我們的人性永遠推動著人類去往未來發展,未來是我們自己造就的,而不是機器人、人工智能來決定的。”
這場關于“未來”的時空對話,是對當下社會生活的延展性思辨。
媒體眼中的科幻潛力股、讀者眼里的神奇魔法師
此次新書分享會的前半個小時,進行了一場短暫但熱烈的媒體見面會。廈門當地很多媒體熱情到場,表現出了對《復蘇人》的看好與期待。
正式的新書分享會現場也圍滿了觀眾。作者與主持人的互動討論激發了現場讀者關于未來世界可能格局的探索思潮。在讀者提問環節,更是針對《復蘇人》創作初衷、未來社會暢想、《復蘇人》的社會批判價值等問題踴躍提問,現場氣氛一度十分火爆。
最后的簽售環節,讀者們將永城團團圍住,有序地讓其簽名并合影。